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海盐一周天气预报盐天气状况如何分析_百度海盐天气

tamoadmin 2024-10-02 人已围观

简介1.天气预报员与天气记者区别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也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国家。我国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基本上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天气预报方面的工作,在世界范围内是比较先进的,这点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现在有些人觉得中国的天气预报不是很准确,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大部分时候不是很准确,其实这是大家不了解天气

1.天气预报员与天气记者区别

海盐一周天气预报盐天气状况如何分析_百度海盐天气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也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国家。我国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基本上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天气预报方面的工作,在世界范围内是比较先进的,这点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现在有些人觉得中国的天气预报不是很准确,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大部分时候不是很准确,其实这是大家不了解天气预报。大家知道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观云识天,我就把天气预报的一些小知识和大家仔细的说一下,其实我也是门外之人,无非是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天气预报的发展有一个过程,现在来说中国的天气预报,主要是我国的气象卫星来进行观察,然后把数据全部的传送会中国气象部门,这些数据几乎是时时刻刻在发回,而我们的气象专家则需要通过看数据和照片来进行云层和大气的基本判断,这点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技术难度很大。

通过对照片和数据的研究,气象专家才能做出初步的天期预测,之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数据计算,这方面属于行业的专用方法,我也不是很熟悉。经过精密的分析和计算以后,专家得出的天气预报,属于预测性的天气预报,因此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偏差问题,但是偏差几乎可以忽略,因为和实际情况几乎一样。

我这样说大家会觉得不对,因为很多时候预报下雨,但是天气很好。其实不是天气预报问题,你所在的城市很大,你这里没有下雨,不等于其他地方没有下雨。只要下雨在这个城市,那么天气预报就是准确的,关于温度也是如此,天气预报给出的是平均值,所以很多人觉得热,那是因为你在市区里面。为什么天气预报总感觉不是很准呢?因为你是点,天气预报是面,就这样简单!

天气预报员与天气记者区别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准确地预报天气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天气预报的历史可以从最早的看云识天气和根据物像来推测天气开始,以后经历了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到目前的应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先进的探测资料和用计算机进行天气预报的阶段。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天气预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天气预报的种类按预报时效可大致分为:临近预报(1~2小时)、甚短期预报(2~12小时)、短期预报(12~48小时)、中期预报(3~10天)、长期预报(10天以上)等;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日常天气预报和专业天气预报(如航空天气预报等);按预报范围可大致划分为区域预报和站点预报等。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在预报项目、预报时效、预报用语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目前制作天气预报主要用天气学预报方法、统计学预报方法和动力学预报方法,以及由这三种基本预报方法相互结合形成的天气—统计预报方法、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和天气—动力预报方法等。天气学预报方法(或称天气图方法):是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配合卫星云图、雷达图等,用天气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研究天气的变化规律,从而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短期预报。数值预报方法(又称动力学预报方法):是利用大型、快速的电子计算机求解描述大气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组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制作短期预报,也可做中、长期预报。近几年还开始用来做气候预报。统计预报方法:是用大量的、长期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概率统计学的原理,寻找出天气变化的统计规律,建立天气变化的统计学模型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中、长期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

1. 天气预报员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

四个字:预报天气

2. 天气预报员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八个字:把握现在,预测未来

其实,这些天气预报员都是播音员他们中的很多人学的都是播音主持专业,而真正的预报员学的是气象学相关专业

大家应该对天气预报员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了,他们并不是电视上天气预报里那些光鲜亮丽的俊男美女,事实上,天气预报员是一群整天对着电脑分析数据、并得出天气预报结论然后提供给天气播音员的人。听着有点绕,简单点说,预报员就是天气预报背后的技术支撑,他们把一堆难懂的数据和产品转化为公众能够听得懂的预报语言,他们 24 小时值班,全年无休,没有正常的节日和周末。这些人绝大部分人是不上镜的,只有首席预报员在接受媒体访的时候你们才能看到预报员的身影。

应该可以区分播音员和预报员了吧?那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天气预报员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开头提到的八字方针就是天气预报过程的高度概括:把握现在,预测未来。

怎么把握现在?

所谓把握现在就是要了解天气实况,当前大气环流的状况、天气形势的发展、地面气象要素的基本信息,也就是说,既要知“天”,也要知“地”。下面要隆重介绍另一类默默无闻的气象工作者,他们的名字叫做“气象观测员”,也就是给天气预报员提供实况信息的这一批辛勤付出的人。同样的,他们也是 24 小时值班、全年无休、没有正常的节日和周末。天气预报一天都不能停,气象观测也是。

现在已有的观测手段已经非常丰富了,为了得到高空的实况信息,08h、20h 探空观测站都会进行探空观测(14h 部分探空站会进行加密观测,站点数量非常少,获得的信息很少)

还有你们都知道的卫星云图,也是高空观测的一种手段,现在气象卫星有极轨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两类,这里不具体介绍了,有点复杂,也不是今天探讨的重点。

当然高空观测还有其他手段,如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风廓线仪等,但业务上最广泛应用的就是上面谈到的探空观测和气象卫星。

关于怎么样得到近地面气象要素因素,想必大家多少都是知道的。我们有遍布全国的气象观测站,还有很多无人值守的气象自动站(无人值守,自动传输温、压、湿、风数据)。

气象观测站的观测的要素非常多:温度、湿度、风速、气压、降水量、能见度、日照、地温、土壤温度等气象要素(上面提到的探空观测站是级别较高的观测站,大多数的观测站不承担探空观测任务)。

还有一种观测站叫做雷达站,观测降水回波的发展

雷达是观测降水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短时临近(0~3 小时)预报服务中。

观测手段的发展能够提供最新的实况数据,天气预报员就是通过这些数据来了解当下大气和地面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把握现在”。

那究竟怎样“预测未来”?

在预测方面,现在预报员所依靠的重要资料就是数值模式产品。目前业务上常用的数值预报产品有欧洲中心、华东区域中心(国产)、T639(国产)、GFS、日本模式、NCEP 等,各家数值产品均有天气形势场和要素场预报。也就是说,所有的模式都会告诉预报员,明天、后天、大后天是什么天气、温度是多少、风力是多大。说到这里,想必会有很多人会说,那不是很简单吗?都告诉你什么天气了,你居然还不会报?就按照数值模式结果报不就完了吗?听着真的是 so easy,各种轻松愉悦有木有?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刚才已经说了,各家数值模式都会告诉你天气状况如何、各要素如何,但是每家模式的预报结果都不相同,经常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状况,并且,没有一家模式是稳定地一直能够预报准确的。

于是问题来了,预报员到底该听谁的?究竟要怎么报?当所有模式争得难分难解的时候,天气预报员就闪亮登场了。他们根据所掌握的实况信息,结合本地气候特征,依据个人经验,综合考虑各项可能的影响因素,对数值产品进行主观订正,最后给出预报结论。

由于个人理解的不同,对同一地点、同一天的天气,不同预报员很可能给出不同的预报结论,为了方便预报员之间交换意见,商议天气状况,国家局每天 8:00 准时进行天气会商,各省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组织省内会商,而各个市同样会组织市县之间的天气会商。就是这样一级一级,全国的预报员每天都在商议未来的天气究竟该怎么报。

当然,即便如此,预报员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还是经常会报错。天气预报永远不可能 100% 准确,但预报员永远都是在付出 100% 努力。我们永远都承认我们会报错,但是即便是报错,我们也是在很努力、很用心、很认真地报错,请你们原谅我们技术有限、能力不足。

基本说完了,总结一下。天气预报员就是告诉你未来几天会不会刮风下雨的那一群人,他们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依靠所取得实况信息、气候背景、个人经验等对数值模式预报的结果进行主观订正,并将所得到的预报结论转化成公众所能听懂的语言,最后天气预报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公布,于是你们就能在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看到天气预报了。

最后补充一句,除了中短期天气预报,预报员还有很多其他工作,其中短临预警服务就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任何时候,你们看到的气象预警信息,都是由预报员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