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加尔各答平均气温_加尔各答天气

tamoadmin 2024-09-27 人已围观

简介1.想带家人出国旅行途经温哥华。想问那有哪些好玩地方?消费水平怎么样?去过的朋友,请提供详细信息,谢谢2.初中地理复习资料3.关于印度的风俗,服饰,饮食,语言,音乐,舞蹈(要求文字减短)4.季风气候的类型1.符拉迪沃斯托克游记符拉迪沃斯托克也是一个重要的渔港,拥有丰富的水产和沙丁鱼。有鳍鱼、墨鱼和鲱鱼等。它是俄罗斯的海洋渔业基地它拥有拖网渔船、冷藏运输和鱼产品加工船队以及捕鲸船队,捕获量居俄罗斯各

1.想带家人出国旅行途经温哥华。想问那有哪些好玩地方?消费水平怎么样?去过的朋友,请提供详细信息,谢谢

2.初中地理复习资料

3.关于印度的风俗,服饰,饮食,语言,音乐,舞蹈(要求文字减短)

4.季风气候的类型

加尔各答平均气温_加尔各答天气

1.符拉迪沃斯托克游记

符拉迪沃斯托克也是一个重要的渔港,拥有丰富的水产和沙丁鱼。有鳍鱼、墨鱼和鲱鱼等。它是俄罗斯的海洋渔业基地它拥有拖网渔船、冷藏运输和鱼产品加工船队以及捕鲸船队,捕获量居俄罗斯各渔港之首它在远东。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重要的工业中心滨海边疆区和远东地区。这里的工业与航运和海洋渔业密切相关,主要是船舶修理、造船、渔业产品加工的机械制造、鱼类加工和木材加工。

2.符拉迪沃斯托克旅游攻略

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亚欧大陆东部,阿穆尔半岛最南端。原名海参崴,清朝时是中国的领土,划归吉林将军。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年,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包括海参崴被割让给俄罗斯,俄罗斯将其命名为海参崴,意思是镇东大厦。它是远东地区主要的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包括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渔业与海洋研究所和许多高等院校。符拉迪沃斯托克现在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也是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的总部所在地。总人口约60万,主要是俄罗斯人和中国俄罗斯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为主,年平均高温8.38,平均低温1.38,平均降水量7毫米。

3.符拉迪沃斯托克景色

海参崴舰的作用就是定位要和北卡罗来纳差不多。作为高速战列舰,它的最大速度甚至高于北卡罗来纳号。不弱的防空性能和能排上同一级别的主炮属性,让这艘舰的威胁甚至高于北卡罗来纳号。

北卡罗来纳州的优势s超重弹对于海参崴来说并不明显,因为两者相差100KG左右。总的来说,它非常好。海参崴适合快速进攻。

:4.符拉迪沃斯托克景点

1.哈巴罗夫斯克,原名贝里,是俄罗斯的行政中心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首府,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它建于1858年,是远东最大的城市。内河航运可通过阿穆尔河(黑龙江)直接出海,主要工业部门有飞机制造、燃料工业、木材加工业、建筑建材工业等。

2.符拉迪沃斯托克:建于1860年,是俄罗斯首都远东捕鲸、和冷冻船的基地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现在是俄罗斯远东科学中心和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基地,也是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的总部。该市面积700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海湾被低矮的群山环绕,城市依山而建,是俄罗斯三大旅游胜地之一。

3.远东第三大城市海兰堡与黑龙江省黑河市隔河相望。全市面积353平方公里,人口50万。造船业发达,与中国关系密切。这里可以接收到中国的移动网络和电视信号。这里有许多中国餐馆和中国人,是俄罗斯对华贸易的主要城市之一。

4.新西伯利亚是俄罗斯联邦新西伯利亚的首府,东部第二大城市。原名新尼古拉耶夫,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和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南部,鄂毕河上游。

5.鄂木斯克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南部,是俄罗斯东部第三大城市,也是西伯利亚联邦区第二大城市。

6.共青团:诞生于苏联第一个五年的城市。为了在这里建造造船厂和飞机厂,一批来自莫斯科、圣彼得堡和乌克兰的共青团员志愿者来到这里,1932年建市。

7.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半岛的首府,由于日本海的暖流,全年都可以通航。装运的主要是木材和鱼。

8.雅库茨克:是雅库茨克自治共和国的首府,也是远东最古老的城市。一直都是famo

9.乌兰乌德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三大城市,人口约40.4万。这座城市位于贝加尔湖东南62英里处,在Serlenga河和Uda河的交汇处。它被称为乌迪斯克(直到1783年)和Verkhneudinsk(直到1934年)。

10.赤塔是俄罗斯联邦后贝加尔边疆区的首府。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赤塔河和因戈达河交汇处,人口32.5万。赤塔是跨西伯利亚铁路的重要枢纽站,西起乌兰乌德,东至斯沃博德。从赤塔向东南,有一条铁路穿过边城——后贝加尔斯克。

5.符拉迪沃斯托克旅游多少钱

俄罗斯主要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索契、新西伯利亚等。

莫斯科:首都,位于东欧的俄罗斯平原。中国中国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机械工业和纺织工业中心。它是仅次于英国伦敦的欧洲第二大城市,有800年的历史。人口约为850万(截至2002年12月)。

圣彼得堡:中国第二大城市,被称为北方的首都西北联邦区的首府。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综合工业中心。昔日著名的艾尔米博物馆。也被称为冬宫,是世界闻名的。

符拉迪沃斯托克:远东第二大城市,俄罗斯东部经贸中心和远东第一港口,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叶卡捷琳堡:中国第三大城市,俄罗斯第五大城市,乌拉尔联邦区首府。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

新西伯利亚:人口第三多的城市,西伯利亚联邦区的中心城市。位于西伯利亚大铁路和鄂毕河的交汇处。

索契:俄罗斯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海滨温泉和气候度胜地,每年有250万国内外游客前来度和疗养。

6.符拉迪沃斯托克旅游概况

符拉迪沃斯托克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小。

VVO

俄罗斯管辖的地区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英文:Vladivostok)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阿穆尔半岛最南端。清朝是中国的领土时,它属于吉林将军。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年,乌苏里江以东的地区,包括海参崴,被割让给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将其命名为海参崴,意思是统治东方用俄语。

7.符拉迪沃斯托在哪里

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亚欧大陆东部,阿穆尔半岛最南端。

原名海参崴,清朝时是中国的领土,划归吉林将军。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年,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包括海参崴被割让给俄罗斯,俄罗斯将其命名为海参崴,意思是镇东大厦。

8.符拉迪沃斯托克怎么去

这艘船的定位应该和北卡罗来纳号差不多。作为高速战列舰,它的最大速度甚至高于北卡罗来纳号。不弱的防空性能和能排上同一级别的主炮属性,让这艘舰的威胁甚至高于北卡罗来纳号。北卡罗来纳州的优势s超重弹对于海参崴来说并不明显,因为两者相差100KG左右。总的来说,它非常好。海参崴适合快速进攻。

9.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滩

符拉迪沃斯托克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受来自高纬度的偏北风和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影响。天气寒冷潮湿,降雪较多!冬季冰河期长达100~110天(12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下旬)。

10.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哪儿

俄语名字哈巴罗夫斯克是一个俄罗斯城市,位于中国最东端,靠近中俄边境。哈巴罗夫斯克离莫斯科太远,8500多公里,接近赤道长度的五分之一。起初它只是一个村庄,1858年被用作军事哨所。1880年获得正式城市地位。目前城市总人口超过50万。

:11.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

[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

阿拉斯加,安克雷奇

[加拿大]温哥华温哥华

[美国]旧金山旧金山

[美国]西雅图西雅图

[美国]洛杉矶洛杉矶

[加拿大]阿克拉维克

[加拿大]埃德蒙顿埃德蒙顿

[美]凤凰凤凰

[美国]丹佛丹佛

[墨西哥]墨西哥城墨西哥城

[加拿大]温尼伯温尼伯

休斯顿休斯顿[美国]

明尼阿波利斯明尼阿波利斯[美国]

[美]圣保罗圣保罗

[美]新奥尔良新奥尔良

[美国]芝加哥芝加哥

[美]蒙哥马利蒙哥马利

危地马拉危地马拉

[萨尔瓦多]圣萨尔瓦多圣萨尔瓦多

[洪都拉斯]特古西加尔巴特古西加尔巴

[尼加拉瓜]马那瓜马那瓜

[古巴]哈瓦那哈瓦那

[美]印第安纳波利斯印第安纳波利斯

[美国]亚特兰大亚特兰大

[美国]底特律底特律

[美]华盛顿DC华盛顿特区

[美国]费城费城

[加拿大]多伦多多伦多

[加拿大]渥太华渥太华

[巴哈马]拿骚拿骚

[秘鲁]利马利马

[牙买加]金斯敦金斯敦

波哥大,柬埔寨波哥大

[美国]纽约纽约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特利尔

[美国]波士顿波士顿

[多米尼加]圣多明各圣多明各

[玻利维亚]拉巴斯

委内瑞拉加拉加斯

[波多黎各]圣胡安圣胡安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哈利法克斯

圣地亚哥圣地亚哥

[巴拉圭]亚松森

[加拿大]St约翰圣约翰斯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布宜诺斯艾利斯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蒙得维的亚亚洲

[巴西]巴西利亚

[巴西]圣保罗圣保罗

[巴西]里约热内卢里约热内卢

[冰岛]雷克雅未克雷克雅未克

[葡萄牙]里斯本里斯本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爱尔兰]都柏林

伦敦伦敦

[西班牙]马德里马德里

[西班牙]巴塞罗那巴塞罗那

[法国]巴黎巴黎

[尼日利亚]拉各斯拉各斯

[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

[比利时]布鲁塞尔

[荷兰]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

瑞士日内瓦

[瑞士]苏黎世苏黎世

[德国]法兰克福

[挪威]奥斯陆奥斯陆

[丹麦]哥本哈根哥本哈根

[意大利]罗马罗马

[德国]柏林柏林

[捷克共和国]布拉格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萨格雷布

[奥地利]维也纳

[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

布达佩斯布达佩斯

[塞尔维亚和黑山]贝尔格莱德贝尔格莱德

[波兰]华沙华沙

[南非]开普敦开普敦

[保加利亚]索菲亚索菲亚

雅典,希腊雅典

[爱沙尼亚]塔林塔林

[芬兰]赫尔辛基赫尔辛基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白俄罗斯]明斯克明斯克

[南非]约翰内斯堡约翰内斯堡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基辅基辅

敖德萨[乌克兰]

[津巴布韦]哈拉雷哈拉雷

[埃及]开罗开罗

[土耳其]安卡拉安卡拉

[以色列]耶路撒冷耶路撒冷

[黎巴嫩]贝鲁特贝鲁特

[约旦]安曼

[苏丹]喀土穆喀土穆

[肯尼亚]内罗毕内罗毕

[俄罗斯]莫斯科莫斯科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亚的斯亚贝巴

巴格达巴格达

[也门]亚丁亚丁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利雅得

[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塔那那利佛

[科威特]科威特城科威特城

[伊朗]德黑兰德黑兰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阿布扎比

[阿富汗]喀布尔喀布尔

[巴基斯坦]卡拉奇卡拉奇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伊斯兰堡

[巴基斯坦]拉合尔拉合尔

[印度]孟买孟买

[印度]新德里新德里

[印度]加尔各答加尔各答

尼泊尔加德满都加德满都

[孟加拉]达卡达卡

[缅甸]仰光仰光

[泰国]曼谷曼谷

[越南]河内河内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雅加达

马来西亚吉隆坡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中国]香港香港

[澳大利亚]珀斯珀斯

[中国]北京北京

[菲律宾]马尼拉马尼拉

[中国]上海

[中国]台北台北

[韩国]首尔首尔(首尔)

[日本]东京东京

[澳大利亚]达尔文达尔文

俄罗斯海参崴海参崴(海参崴)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布里斯班

[澳大利亚]墨尔本墨尔本

[澳大利亚]堪培拉堪培拉

[澳大利亚]悉尼悉尼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阿德莱德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俄罗斯]阿纳德尔阿纳德尔

[斐济]苏瓦苏瓦

[新西兰]惠灵顿惠灵顿

[新西兰]查塔姆岛查塔姆群岛

[基里巴斯]基里巴斯圣诞岛

想带家人出国旅行途经温哥华。想问那有哪些好玩地方?消费水平怎么样?去过的朋友,请提供详细信息,谢谢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许地山译事

许地山对于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是十分崇敬。 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因此曾翻译过《吉檀迎利》(文言文,未发表)、《在加尔各答途中》(载《月报》12卷4号)、《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载《月报》22卷1号)等泰戈尔的诗歌、、散文。由于喜爱泰戈尔,又引起他对印度文学的浓厚兴趣。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等等,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这本著作与他深厚的文学、翻译功底是分不开的。

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由北平中华乐社于1932年10月出版),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许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写到的他演奏、研习、教授音乐和谱曲的事都鲜为人知。他在广州文庙当佾生之前就开始研究音乐。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虽然他所从事的工作似乎与音乐不搭界,但他非常看重音乐和音乐教育),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对英、德、法、俄罗斯、苏格兰、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音乐倾注的热情尤其多,他译的这十曲名歌就是一个佐证。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摇篮般底摆》之外,都是情歌。有写热恋时真挚而灼热的情感:"炙热的手互相执持。嘴唇颤动不息。微音优美直像歌乐,从我这里发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再一次罢!》);有写恋人别后的相思:"野鸟在清唱,野花正在开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静如睡,虽然想见底欢乐可以消灭愁苦。但失意的心情不望春归"(《罗鲁孟》);有写生活中的恋旧情结:"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不放在心里么?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和旧的时日么? 旧的时日,我爱,旧的时日,我们要为它喝一杯。"(《你能忘记旧时朋友么?》)。从他译的这十曲歌词和《前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挚爱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间情怀。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虔诚,没有丰富人生经历作基础,是很难想象他能译出如此雅致多情的世界名歌。对许地山而言,翻译也就是艺术的创作。所以许地山与他所敬佩的音乐家柯政和相会面后,谈起音乐教育,有着相同的见解,柯政和约他翻译西洋乐曲,他便一口答应了。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册的《前言》中说:"民国十五年,我从欧洲回国,过摈榔屿,到华侨办底学校去找几位旧同事,我们已经别离十几年了。可是那学校所授底唱歌不但与十几年前一样,并且和我在小学时代所学底不差只字,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教新的,他们反都问我那里来底新的。这个越使我觉得非赶办音乐学校不可。可是我底 音乐兴趣虽然有,我底音乐底知识却够不上提倡,这事非专门家去做不可。" 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许地山对普及音乐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看到许地山确实用他的笔为我们翻译,介绍了好的西洋音乐作品。

许地山的翻译风格

谈及此,我想引许地山《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中的一段话加以探讨:"这译本是依1912年麦美伦公司底本子译底。我并没有逐字逐句直译,只把各故事底意思率直地写出来。至于原文底辞句,在译文中时有增减,因为编译民间故事只求其内容明了就可以,不必如其余文章要逐字斟酌。我译述这22段故事底动机,一来是因为我对"民俗学" ( Folk-Lore)底研究很有兴趣,每觉得中国有许多民间故事是从印度辗转入底,多译些印度底故事。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必定很有帮助,二来是因为今年春间芝子问我要看,我自己许久没有动笔了,一时也写不了许多,不如就用两三个月底工夫译述一二十段故事来给她看,更能使她满足。"

看了这段文字我们不难体会许地山翻译的风格--朴素而真实,正如他的人一样。当然,翻译的风格是与翻译文本的文体息息相关,许地山对此是驾轻就熟的,《孟加拉民间故事》一书的翻译便是朴实的。这里另附一首许地山译的德国民歌,以此我们可领略他熟捻的翻译技巧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

夜曲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鸣。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西天一片云影,黑暗像要下临。停住罢!别走近来遮片刻底爱光阴,停住罢!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呜,是夜莺底幽呜,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地山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传播异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其译作《孟加拉民间故事》和《二十夜问》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西洋名歌的翻译也对中国普及音乐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

"落花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毕生从教,诲人不倦。他的早逝,确是文学界、学术界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他所热情倡导的"落花生精神"是难能可贵、深入人心的。他的译著也将永远烙渭生辉。

许地山译作年表

1. 在加尔各苔途中 (泰戈尔著) 1921年4月 《月报》12卷4号

2. 可交的蝙蝠和伶俐的金丝鸟 1924年6月 《月报》15卷6号

3. 月歌 1925年6月《月报》16卷5号

4. 欧美名人底恋爱生活 1928年11月《月报》19卷11号12号

5. 孟加拉民间故事 [据戴伯诃利编译的《孟加拉民间故事》("Folk Tales of Bengal" Lal Behari Day)1929年11月第1版,1956年8月第6版,商务印书馆

6. 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泰戈尔著)1931年1月《月报》22卷1号

7. 乐圣裴德芬的恋爱故事 同上

8. 文明底将来 1931年《北京晨报》

9. 二十夜问 [据贝恩编译的《印度故事集》("The Stories of India" F.W. Bain)第1卷译] 1955年1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10. 太阳底下降[据同上书第8卷译] 1956年5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

温哥华是加拿大的工业中心,人口210万,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北美第三大海港和国际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是世界主要小麦出口港之一。主要依靠林业,发展旅游、垂钓和冶金。

温哥华位于加拿大西岸入口,加、美边界北侧,靠山面洋,气候无常但很温和。与加拿大其他地区不同,夏季温度在20℃左右,而冬季也很少低于0℃。温哥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覆盖冰川的山脚下是众岛点缀的海湾,绿树成荫,风景如画,是一个富裕的绿色住宅城市,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沿海岸线而筑的街道极富特色,市内设计集中,走在其中,感觉清爽放松。对于旅游者就像当地居民一样,温哥华首先是个空气新鲜的城市,卓越的生活品质令人称叹,盛行帆船、垂钓、远足运动。冬季滑雪,全年都可进行园艺。

温哥华四周尽是自然景致,乘车由大街出发,只需三十分钟,便可看见大平原,踏在草原上,真觉心胸广阔,世界之大与美。要想置身繁华大街,又想亲近大自然的话,温哥华便是一个不可不到的好地方。

温哥华教育十分发达,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西蒙弗雷塞大学均在该市。大温哥华地区约有10万华人,华人社区也是北美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

温哥华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温哥华在19世纪初时,它还是一片荒野;只有一些土著过著原始的渔猎生活。在19世纪时,随著近代工业的兴起及新的矿产的发现;因此加拿大的经济从此开始发展。

1792年,英国人乔治·温哥华海军上校的探险船航海到巴拉德湾一带。1862年起欧洲移民在海湾沿岸定居,建立了名为格兰维尔的锯木厂小镇。

1867年时,绰号“ Gassy”的贾大顿(Jack Deighton)来到此地,他在盖士镇的华特尔街(Water Street),即现址的盖士镇,盖了一个木造的沙龙酒吧( Saloons)供四面八方来的拓荒者憩息,这就是温哥华的第一家饭店的起源。在城市西迁后盖士镇的经济便开始走下坡,在11年时,卑诗省将盖士镇划为文化保留区,古老建筑物因而得以保存;如今,盖士镇已成为独特的观光区,维多利亚式的建筑,铺著圆石的街道,露天咖啡座,以及古董店、精品店和餐厅,使盖士镇成为逛街、购物及用餐的好地方。在盖士镇有难得一见举世仅有的蒸气钟(Steam Clock),每15分钟喷出蒸气一次,CordovaStreet上有各式各样的小商店,同时也可欣赏到加拿大原住民文化,这儿收藏了一些很不错的艺术作品。温哥华在1886年正式成为城市,并公推贾大顿为第一任,同时温哥华是贾大顿与他的幕僚决定为纪念白人船长乔治·温哥华(George Vancouver),於1792年为找寻西北通路而来到此地,故将此城市命名为温哥华。而盖士镇则是为了纪念他的贡献而命名的。有趣的是在Maple Tree Square 的中央可以见到贾大顿的雕像矗立在一只啤酒桶上。

1886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通达后,正式设市,人们为了纪念第一位到达此地的探险者,故将该市以温哥华来命名。,港口和城市逐渐兴起,成为“通向东方的大门”。1890~1910年间,人口由1.3万增至10万。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后,有了通向欧洲的航运捷径,促进了港市的繁荣。

温哥华市主要包括:城区,北温,西温,东温。大温地区主要包括:温哥华市,列治文市,本拿比市,素里市,三角洲市,二埤市,高贵林市和高贵林港市

温哥华地理位置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西南沿海的伯拉德湾和菲莎河口的三角洲之间,是加拿大西岸最大的港口。温哥华背靠海岸山脉,面向乔治亚海峡。虽然纬度较高,但因有暖流经过,所以冬季一般不常降雪,港口不结冰。

怡人的气候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使它成为最适合享受生活主义者的乐园,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温哥华居民人种中有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不论是何种种族,在当地不会有人觉得你是外国人。加拿大温哥华地区包括温哥华及周边17个市面积293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00万人,其中亚裔包括华人占20%以上。

温哥华的气候由于受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再加上东部连绵的落基山脉挡住了美洲大陆来的寒冷干燥气流,因此令温哥华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1℃,7月的平均气温为17℃。

加拿大西部农、林、矿产品的主要集散中心。天然良港,冬季不冻,外港英吉利湾开阔,内港巴拉德湾口窄内宽,由西向东延伸32公里,港区面积 130平方公里,水深12米以上,可供远洋巨轮出入。港口设备完善,专用的谷物码头和集装箱、散装货码头沿岸排列,长达10余公里,并建有巨大的谷物仓库。全国出口谷物的40%以上在此外运。1982年港口吞吐量5165万吨,居加拿大首位;主要出口谷物、木材、纸浆、鱼品、面粉等,进口咖啡、可可、糖、茶、钢铁、水泥等。定期航线通往亚洲、大洋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与温哥华岛上的维多利亚、纳奈莫之间有定时汽车轮渡往返。陆路交通便利,有 4条铁路线和多条公路线通往全国各地,并与美国西雅图等城市直接联系。建于弗雷泽河北侧支流福尔斯河河口岛屿上的国际机场,为加拿大重要航空中心之一。

加拿大西部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木材加工业历史悠久,是首要工业部门;其他传统部门有水产加工、罐头食品、造纸、纺织、印刷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了炼油、石油化工、炼铝、造船、飞机制造等部门,工业趋于多样化。城市动力来自附近水力发电站和经由埃德蒙顿—温哥华管道运来的石油、天然气。工厂企业主要集中在巴拉德湾沿岸和福尔斯河沿岸一带。南北两大工业区间为商业区,街道宽阔,高楼林立,集中了全市主要行政机构、大银行、保险公司、现代化旅馆和零售批发商店。住宅区分布在工业区,南至里士满,向北扩及西、北温哥华。华人聚居,唐人街规模仅次于美国旧金山。著名的狮门悬桥和另一座大桥跨越巴拉德湾,与北温哥华相连。弗雷泽三角洲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裕的蔬菜、水果、牛奶等。

城市依山傍海,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拥有滑雪、、垂钓、航海等各种旅游设施。建于闹市区以西一个小半岛上的斯坦利公园,以户外休息胜地著称。一年一度的加拿大国际博览会、温哥华艺术节等,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市内有1908年创建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及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温哥华(Vancouver)有“太平洋门户”之称,几乎四面环水,是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最大天然良港,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众多的亚裔人聚居之地。 温哥华是一个把现代都市文明与自然美景和谐汇聚一身的美丽都市,令无数曾经去过的人如痴如醉。这里拥有很多大型的公园,现代化的建筑,迷人的湖边小路,以及保存完美的传统建筑。温哥华居民人种中有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不论是何种种族,在当地不会有人觉得你是外国人,因此观光客对温哥华的第一印象多半是“亲切”。怡人的气候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使它成为最适合享受生活主义者的乐园,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温哥华旅游景点众多,包括史丹利公园(Stanley Park)- 全球最大的城市公园,狮门大桥(Lion Gate Bridge)- 加拿大最长的桥梁,加拿大广场(Canada Place)- 著名的“五帆”建筑,伊丽莎白皇后公园(Queen Elizabeth Park),格拉斯山,卡佩兰奴吊桥,唐人街(千禧门,孙中山花园),韦斯勒滑雪场(2010年冬奥会滑雪举办场)等。

斯坦利公园、格罗斯山、格兰维尔岛以及瓦尼尔和伊丽莎白皇后公园离市中区也只有10到20分钟的车程。占地1000英亩的斯坦利公园是一个自然公园,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温哥华水族馆,里面培植着一片亚马逊热带雨林和各种鱼类。白鲸和逆戟鲸的喂食时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斯坦利公园还有一个动物园、一座玫瑰园、印第安人图腾柱展区以及网球场。

多数去往格罗斯山的游客都喜欢在卡皮拉诺悬索桥上停留一番。在230英尺高的河谷上,悬索桥战战兢兢地在你的脚下延伸出去,不过不用担心,这座看起来让人担惊受怕的悬桥足可以承载50架庞大的喷气式飞机。桥的一头是一座花园和一座图腾柱公园,另一头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供人攀援上山的小道婉蜒其中。

格罗斯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观景点,日落时分,景色尤其壮观。多数游客乘缆车上山,但在天气晴好的日子,徒步登山的人就很多,山道上游人拥挤。山道上有一个好玩的之处;嘻屋室美食中心,向游客提供加拿大当地印第安人的美食、音乐与舞路。

格兰维尔岛以工艺品商店、斯库巴潜水及渔具商店和儿童用品商店著称于世。精力充沛的游客可以格上一艘船和渔具,自己出去钓鱼,懒散的游客可以坐在一家餐馆里坐亨其成,或在人工小溪里过过的瘾。

瓦尼尔公园有可以锻炼身体的自行车道,也有可以锻炼人脑的博物馆。海事博物馆、温哥华博物馆以及太平洋空间中心面积都不是很大,半天环游也就足够了。附近的人类博物馆被多数人认为是温哥华最好的博物馆。

温哥华市中区的热门去处有环球好莱坞和硬石咖啡馆。市中区也是老饕客们的好去处,这里各种风味和各种档次的餐馆林立。吉利中餐馆常常贵客盈门,客人最好先预订。海鲜中餐馆在当地也很有名,特别是鲑鱼,游览温哥华的客人们都不应错过。

许多著名的大酒店都能在温哥华市中心找到:四季、香格里拉、凯悦和拉迪逊等。迷恋于旧式情调的客人可以去试一试温哥华酒店,这儿的房间面积很大,装饰得富丽堂皇。这家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酒店是1939年由国家铁路局建造的,是码头一带最抢眼的建筑。从市中心步行不到15分钟,就可到达日酒店,这家酒店价格略低;但其设施同样安全可靠。同一地区的韦奇伍德酒店环境优雅,具有典型的欧洲情调。

从市中心出发,有两种步行游览温哥华的好途径:通过博物馆区沿罗伯逊街上行,或通过码头进入历史悠久的盖斯镇和唐人区。位于市中心和太平洋购物中心之间的温哥华美术馆和加拿大工艺博物馆面积都不大,两小时就可以游览下来。工艺博物馆展示着各种工艺艺术作品,博物馆的商店出售手工制作的、独一无二的工艺礼品。美术馆1999年的展出中包括图鲁兹一拉特雷克画派画展、日本版画展、英格兰古代绘画大师展和加拿大奥都班鸟展。

购物中心

太平洋购物中心的主要商店是伊顿和霍特·兰弗卢。与其相邻的是海湾百货商店(以前的霍德森海湾贸易公司)。海湾百货商店的商品种类五花八门、无所不包,而霍特·兰弗卢的商品则严格限制在阿马尼一赫尔姆斯一普拉达的价格范围之内。

温哥华美术馆后面的罗伯逊街是一条令人心旷神怡的购物街,绵延半英里,商铺林立,商品种类齐全,从夏内尔的时装到颇受大众欢迎的牛仔冰淇淋,都能买到。萨尔瓦多·弗拉门哥店与夏内尔和瓦伦蒂诺服装店一样,与市区靠得很近,而中等规模的商店如:巴拿纳共和店、马克斯一斯宾瑟店和耐克店离市中区则要远一点。罗伯逊街上也有几家上佳的餐馆,如加尔各答俱乐部、卡利普索、印度美味、美迪西咖啡馆和马霍尼餐馆。总部在西雅图的斯塔布克咖啡店在罗伯逊街上有不止一家分店,加拿大的主要咖啡连锁店布兰兹和第二林也在这儿设有分店。

市中区之外其它游玩点还有最近刚装修过的奥菲姆戏院,这儿是温哥华交响乐的大本营,以及伊丽莎白皇后戏院,是当地上演戏剧的大本营。这两家剧院也经常举行芭蕾、话剧和室内乐表演。与伊丽莎白皇后戏院相邻的是温哥华图书馆,它是一座现代建筑,但外观设计却象古罗马的大剧场。从市中区往另一个方向走,到达码头,再往前走,这是探索温哥华历史的最好途径。海岸边最醒目的建筑是外观象帆船的"加拿大之地",里面有一个会议中心、泛太平洋酒店,以及品味很高的太平洋咖啡馆和一家快餐店等。

加斯镇是温哥华最美丽的小区之一。这儿的主干道叫水街,是一条石子路,街上车辆较少,两边的街景很有特色。水街和坎华街交界处,一个由蒸汽机带动的大钟仍在不知疲倦地报时。盖斯镇的精品店从明信片商店到拉尔夫·洛伦时装店,生意都很红火。入夜,无论是在地中海风味还是亚洲或当地风味的海鲜酒楼吃饭,都充满了浪漫的情调。水街咖啡馆、米老鼠店和拉凡塔纳都是不错的选择。

附近唐人区的喧闹恰与盖斯镇的寂静形成了对比。温哥华的唐人区是北美三个最大的唐人区之一。唐人区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中国文化特色和为数众多的百货店及饮食店铺。5月中旬至9月中旬,唐人区的夜市每天都开到深夜11点半。区内的孙中山花园市中取静,值得一去。

加斯镇 Gastown

这是温哥华最古老的一区,位于市中心。Gastown之名来源于本市第一间酒吧的东主,绰号为“Gassy”的 Jack Deighton贾大顿。十九世纪时,“Gassy”曾在这里经营酒铺,使小镇日渐繁荣,19世纪未,温哥华成为加拿大的主要港口,1886年正式成为城市,“Gassy”成为第一任,他为了纪念在1792年发现该地的白人船长乔治温哥华(George Vancouver),将城市命名为温哥华市,而后来人为纪念他也将该区命名为Gastown。现在在Maple Tree广场的中央立着贾大顿的雕像,站在一只碑酒桶上。

美丽整洁的街道矗立古雅的街灯,圆石路两旁经装修的旧屋,已经成为各种古董店、纪念品店、画廊及古雅的餐厅。位于Cambie及Water街交汇处有世界上唯一的蒸汽钟,到处洋溢着那个开拓时期的气息。

罗伯森街Robson

是今日温哥华的核心,它是商业区的起点,沿路齐集了不少时装店、餐厅及酒店,令人感受到与别不同的繁华风。罗伯森街的尽头是象征着现代温哥华的加拿大大厦(Canada Palace),它有高扬着五座白帆形的房顶,里面是综和宾馆、写字楼、会议厅,是1986年世界博览会的主体建筑。

格兰比岛 Grille Island

以前原是工业区,现在以公众市场及美术学院为中心,是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的观光地,聚集了许多餐厅、酒廊、戏院、画廊、商店和“小童市场”。其中还有艺术家的Show-room及海鲜餐厅。

斯坦利公园Stanley Park

斯坦利是世界知名的城市公园之一,温哥华人的乐园。公园位于温哥华的市中心,是一个面积上千英亩、森林覆盖着的半岛。离温哥华市区只有十五分钟步行路程。

围绕着9公里的公园海傍小径,吸引了无数的骑车、跑步、溜冰人士及行人。公园内有海滩、湖泊、游乐园及野餐地点,人们可以远眺金融区毗连的高楼大厦和海湾、狮门桥、格罗斯山的360度美景,可以深入森林去欣赏古塘残莲,还可到海边的露天游泳池尽情嬉戏。公园中耸立着原住民所制的图腾柱,手工精细,文化气息浓厚,是游客必到拍照留念的地方。1887年,温哥华建市的次年就决定永久保留这个半岛作为公园。

斯坦利公园Gerogia Street入口有温哥华水族馆 Vancouver Aquarium,是北美洲第三大水族馆,有八千多种海洋生物,并以鲸著称。

华埠(唐人街) China Town

温哥华其百年历史的唐人街是北美第二人街(仅次于三藩市)。区内的房屋建筑设计融合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及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另外在区内的中山公园,是中国之外的中国古典花园。

女皇公园 Queen Elizabeth Park

是由一废置了的石场所得之碎石而建成,面积五十二公顷,是全市最高点。园内设有各种花园展览,如玫瑰园、石园等。夏天的时候,女皇公园内的景色美得令人窒息。这里是温哥华最佳的结婚照户外拍摄场地,很多日本人特意到这里来拍摄结婚照。

狮门大桥

狮门大桥长1300米,高108米,为吉尼斯家族在1938年投资700万加元建造。设计使用寿命50年,现在已超过十多年。狮门大桥北岸的富人区依山傍海,环境十分优美。

加碧兰奴吊索桥公园Capliano Susppention Bridge

100多年前,佐治格兰·麦基、印第安人奥古斯·杰克和伟科·加沙兰奴将一条用绳及香柏木结扎而成的吊索桥悬吊在加碧兰奴河230英尺高、横跨45英尺的峡谷上,1903年、1914年,吊索桥被加固改建。1956年,吊索桥两端用钢缆及混凝土加固,可承受13吨的压力。尽管如此,这座峡谷上的桥的主要功用大概就是让世人游览,领略摇曳空中的滋味。为此,来回走过桥,会得到公园主人签发的一张奖状,证明一次勇敢的经历。

吊索桥公园里还有许多印第安的图腾柱和雕像。始创于1911年的TRADING POSTX 精品店销售19世纪印第安土著手工艺品。

海洋博物馆Maritime Museum

海洋博物馆是由一艘真正航过海的古老舰船所建盖而成。一踏入博物馆,抬头便可看见舰船高耸的桅杆,顶住后来建盖遮蔽的木制天花板。游客在看完博物馆播放的录影带简介后,便可参观博物馆,所谓的“博物馆”指的便是这艘船的内部。

这艘加拿大的骑警舰船,舰名是“圣劳殊号”(St. Roch),于1928~1954年服役于加拿大骑警队,为其隶属的运输船,经常于北极航行。由于航行任及地点所需,这艘船船身十分坚固,船首特别镶上一层金属厚板以便破冰之用;船底也呈圆弧形,使冰块不致撞击。

1954年,圣劳殊号退伍后,由温哥华市府购得,停放在现址,后来依船身加平面防蔽建筑,内部也整修回复成当时航海的旧貌,供游客参观。

人类学博物馆Museum of Anthropology

卑诗大学校园之博物馆,也是全国最具规模的大学博物馆,收有全球最精致的西岸印第安人的文件珍藏,包括图腾、雕塑及仪式用面具等。

温哥华艺廊 Vancouver Art Gallery

本为省法庭,现在藏有加拿大及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每月均展览现代极具历史价值艺术品之简介,社友画廊及咖啡座。

10个畅游温哥华的理由

1.奥运主办城市: 温哥华有美丽的风光、完善的交通网络、无穷无尽的精彩活动,因而被选为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和观众,将齐集温哥华和高山滑雪胜地惠斯勒,一同庆祝冬季奥运会和伤残人奥运会这两项国际盛事。

2.风光壮丽灵秀: 雄伟的群山、蔚蓝的海洋、繁茂的雨林和美丽的花园,温哥华四季风景各逞风姿,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之一。

3.活动刺激有趣 温哥华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城市,这里有数不尽的精彩活动、观光名胜和旅游热点,有待您一一发现和体验。无论您选择乘坐汽车、仿古马车、直升机、骑自行车巡览,还是安步当车漫游街上,均可以体验这动感都会的无尽姿彩。

4.开启探险之门: 温哥华有快捷和完善的交通路线,直达惠斯勒、洛矶山、维多利亚和温哥华岛等旅游热点。这里全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水上和陆上活动,从强烈刺激的冒险运动到融融其乐的家庭节目,应有尽有,各适其所。每年五月至十月,温哥华更是阿拉斯加邮轮的主要出发港口。

5.独特多元文化: 温哥华是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人口汇集了原住民、欧洲及亚洲裔居民,亲善和包容深深刻入这个城市的民俗和历史传统,也使它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色彩缤纷。

6.北美购物天堂: 在温哥华,您可以体验多姿多彩的购物乐趣。这里不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而且品类齐全,货真价实,从高级时装到新潮玩意,五光十色,琳琅满目。购物地点也有多种选择,大型商场、百货公司、特色市集,随您心意,应您所需。还有各式各样新奇的趣味商店和时装店,让您的独特品味和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7.品尝世界美食: 温哥华有数以百计的高级餐厅和大小食肆,遍布大街小巷。您在这里可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温哥华的美食不仅有丰富的选择,而且价格合理,丰俭由人。

8.待客友善热情: 温哥华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城市,市民亲切友善。无论您来自何方,都是我们尊贵的客人,无论您有任何需要,都一定让您满意而归。

9.交通四通八达: 温哥际机场是座现代化的飞航中心,多年来以其方便、安全、快捷的服务著称于世, 被誉为北美最佳国际机场。温哥华不但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而且城市规划井然有序、社区整洁安全。旅客可步行游览市内的名胜和街道。

10.服务好价格佳: 温哥华的酒店、餐厅和零售业,均以提供高水平服务和高质素产品为宗旨,加上稳定的加元汇率和优惠的价格,保证您享受世界级的购物乐趣。

关于印度的风俗,服饰,饮食,语言,音乐,舞蹈(要求文字减短)

6《初中地理》百度网盘?

链接:?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囊括80%考点!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比较吃力,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

季风气候的类型

中文名称: 印度共和国

英文名称: Republic of India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新德里

主要城市: 班加罗尔,孟买,加尔各答

国庆日: 1947年8月15日

国歌: 《人民的意志》

国家代码: IND

官方语言: 印地语,英语

货币: 卢比

时区: +5

政治体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普拉蒂巴·帕蒂尔,曼莫汉·辛格

人口数量: 11.66亿(2009年)

人口密度: 391人/平方公里(2009年)

主要民族: 印度斯坦族,泰卢固族,孟加拉族

主要宗教: 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

国土面积: 298万平方公里

GDP总计: 1.23万亿美元(2008年)

人均GDP: 1066美元(2008年)

国际电话区号: +91

传统服饰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饰和装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 印度女性

男性包头巾: 女性穿纱丽: 印度人的日常饮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别。北方人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食,尤其喜欢吃一种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饼。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以大米为主食,爱吃炒饭。而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喜欢吃带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物。在饮水和饮料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样,没有喝热水的习惯,一般喜欢喝凉水或者饮用红茶、牛奶和咖啡。

根据所在纬度位置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综述

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温带东部,具体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季气温低于0度,夏季雨水最多。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冬夏季风方向变化显著。

分布

位于欧亚大陆的温带东部,具体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成因

位于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气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特征

1.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夜短,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2.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摄氏0度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本地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季风得以加强。

3.季风显著。

4.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

自然带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区内农业景观

小麦、甜菜、花生、棉花等

区内主要城市

中国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西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连云港;日本的札幌、函馆、小樽、青森、盛冈、秋田、仙台、山形、福岛;朝鲜的平壤、新义州、清津、首尔、仁川、大田;俄罗斯的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等。 综述

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中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于冬季的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浙江的金华,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记录。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高于春温。

分布

位于欧亚大陆的副热带东部,亚洲方面,具体在中国大陆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台湾中北部、日本本州关东地区及以南、四国岛、岛、琉球群岛、朝鲜半岛南端。

成因

位于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亚欧大陆低压槽连成一片,海洋上副高西伸北进,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偏北风影响本地。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角度大,气温较高,从热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冬季温和少雨:最冷的月份平均温度在18℃以下,0℃以上,冬季较温和,因为本地纬度较低,受黑潮影响,离冬季季候风源地远,地形起伏使冬季季候风受削弱。但台湾北部与日本群岛南部因季风过海,削弱了冬季季候风的强度,故冬季气候比起相同纬度的沿海城市显得特别温和多雨的型态。

·季候风显著。

·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

自然带

为副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区内农业景观

本区热量较高,一年三熟。

·粮食、糖料、油料:水稻种植业、甘蔗种植、花生、油菜

·水果:柑橘、枇杷、荔枝、龙眼、香蕉等

·花卉:水仙花等

·其他:毛竹、茶叶等

区内主要城市

中国的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武汉、长沙、成都、重庆、厦门、广州、深圳、桂林、香港、澳门、台北、台中、基隆;日本的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川崎、长野、和歌山、京都、大阪、奈良、神户、广岛、下关、埼玉、 福冈、北、长崎、鹿儿岛、那霸;韩国的济州、釜山、木浦等。 综述

分布于北纬10°至25°之间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零星分布于南部、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气候特点 1、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以及印度南部,北部高大山地和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侵,使得本区冬半年气温相对较高。

2、年降水量大,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这个地区湿热的气候、丰沛的水汽,加上特殊的地形,造就了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冬季,在干燥的东北季风控制下,降水稀少。一年分旱雨两季。

3、季风显著干季时陆地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北季风汇入海洋上的赤道辐合带。雨季时南半球副高发出来的西南季风汇入塔尔低压。4、盛行热带气旋。与“夏季风”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热带气旋盛行季节。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区有萨瓦纳(又称“热带稀树草原”。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稀疏散布有乔木的热带旱生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荒漠之间的过渡植被类型。草本为丛生禾草,叶狭根深;乔木矮生多枝,树冠扁平呈伞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景观。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稀疏散布有乔木的热带旱生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荒漠之间的过渡植被类型。草本为丛生禾草,叶狭根深;乔木矮生多枝,树冠扁平呈伞状。

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热带纬度10°至20°的大陆东岸地区,是亚洲独有气候。具体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南岛、南中国海、台湾岛南部、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中部以北)、菲律宾群岛北部、南亚等地区,即南亚季风区。

气候特征与成因

1.终年高温

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长夏无冬,最低月平均气温高于摄氏18度。冬半年,北部高大山地和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侵,使得本区冬半年气温相对较高。

2.干湿季明显

季相明显,全年可以分为三个季节:旱季、雨季、热季。在干燥的东北季风控制下,冬季降水稀少,在西南季风来临之前为热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在从海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控制之下为雨季。但海南岛北部因东北季风到达前先过海吸收水汽,故冬季为温暖潮湿的气候。

3.季风显著

干季时陆地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北季风汇入海洋上的赤道辐合带。

雨季时南半球副高发出来的西南季风汇入塔尔低压和南亚季风槽

4.盛行热带气旋。与“夏季风”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热带气旋盛行季节。

植被

热带季雨林,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区有萨瓦纳景观。

农业

·水稻种植业

·黄麻

·橡胶

·茶叶

·咖啡

区内主要城市

中国的海口、三亚、湛江、北海、防城港、西双版纳、高雄、台南;菲律宾的马尼拉、泰国的曼谷、缅甸的仰光、内比都;越南的河内、胡志明市;老挝的万象;柬埔寨的金边;印度的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班加罗尔;孟加拉国的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