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南京天气预警15天_南京天气预警
tamoadmin 2024-10-13 人已围观
简介1.全国最热的城市排名20222.江苏大雾惹来祸3.降温12℃,多地寒潮预警!18省将迎“换季式”降温,冷冬无悬念?4.中央气象台再发暴雪**预警哪里有暴雪?5.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南方多地降雪降温,你那里下雪了吗?近日:江苏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预警”,预计2017年7月18日,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泰州、南通、扬州大部分地区和盐城南部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三伏天”
1.全国最热的城市排名2022
2.江苏大雾惹来祸
3.降温12℃,多地寒潮预警!18省将迎“换季式”降温,冷冬无悬念?
4.中央气象台再发暴雪**预警哪里有暴雪?
5.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南方多地降雪降温,你那里下雪了吗?
近日:江苏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预警”,预计2017年7月18日,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泰州、南通、扬州大部分地区和盐城南部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三伏天”开始发挥威力。省气象台专家介绍说,本周前期受副高南退和增强影响,淮北地区多雷阵雨,其它地区有午后局地雷阵雨,有雷雨地区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
2017年7月18日讯昨天,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预警”,预计2017年7月18日,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泰州、南通、扬州大部分地区和盐城南部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三伏天”开始发挥威力。
省气象台专家介绍说,本周前期受副高南退和增强影响,淮北地区多雷阵雨,其它地区有午后局地雷阵雨,有雷雨地区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2017年7月20日-23日受副高控制,全省以晴好为主,高温范围扩大,强度增强,21日起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36~39℃。
具体来看,2017年 7月18日,淮北地区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局部雨量大,其它地区多云,午后到上半夜局部有时阴有阵雨或雷雨。最低温度: 淮河以南地区28~29℃,其它地区26℃左右,最高温度: 淮北地区33~34℃,沿江和苏南地区37℃左右。19日,淮北地区多云,局部有阵雨或雷雨,其它地区晴到多云,午后到上半夜局部有时阴有阵雨或雷雨,最低温度: 淮北地区26℃左右,其它地区28~29℃,最高温度: 沿江和苏南地区36℃,其它地区34~35℃。
高温酷热,需注意防暑降温。
全国最热的城市排名2022
今年冬天首个寒潮预警来袭,会对各地造成很大的影响。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从十二月十三日开始,相关部门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大部、江汉、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大部等地大部将先后降温6~8℃,其中,湖南西南部、贵州东南部、广西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0℃。降温过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贵州南部至浙江西北部一线。北方地区有4~6级、阵风7~8级的偏北风,南方地区有4~5级偏北风,江河湖面阵风可达6~7级,近海海区有6~8级、阵风9级的偏北风。
那么,面对寒潮的侵袭,我们应该如何防范?
对于个人,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2.居民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要做好老弱病人的防寒工作。
3.外出要取保暖防滑措施,当心路滑跌倒。
4.司机要取防滑措施,注意路况,听从指挥,慢速驾驶。
5.牧民应将野外牲畜赶进棚圈内喂养。
6.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
7.处在危旧房屋内的人员要迅速撤出,尤其是遇到暴风雪时。
8.提防煤气中毒,尤其是用煤炉取暖的居民。
9.如被暴风雪围困,尽快拨打求救电话。
对于农业方面,相关从业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由于冷空气来时风力较大,棚架设施应注意加固,防棚架倒塌或大风掀开棚膜加重冻害,并做好温湿调控。
第二点,油菜、绿肥及低洼地段的柑橘园等应注意清沟排渍,防积水结冰加重冻害;叶菜类蔬菜可用稻草覆盖,减轻冰冻危害。
第三点,蔬菜或花卉大棚加盖草垫、双层薄膜等保温材料,提高棚内温度。
第四点,家禽家畜等养殖户做好禽畜棚舍的防寒保温工作,家禽养殖棚内还应该增加光照时间,以增加产蛋率;水产养殖池注水调温,并适当减少投饵量。
对于交通方面,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一定要加强监管和预警。各单位要加强应急值守,加强监管和预警,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控手段,加强对寒潮大风影响水域船舶的监控,及时提醒有关涉水单位、施工企业做好防抗准备。
第二点,各级海事部门尤其要对“四客一危”船舶、运砂船、无动力船舶、施工作业船舶和锚泊船进行重点排查,严把适航关,要提醒海上渔船、养殖渔排进港避风。
总而言之,今年冬天首个寒潮预警来袭,会对全国各地的人民造成一定的影响,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江苏大雾惹来祸
1、吐鲁番(高温天数49天/46℃)
吐鲁番是中国最热的地方之一,被称为"火洲",这里是《西游记》中火焰山所在地,历史最高气温49.6℃(地表83.3℃),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火炉城市。
通过中央气象台发布的近30天(6月20日至7月19日)全国高温气温实况图分析,吐鲁番最高气温大于40℃,2022年6月28日极端高温达到46℃,2022年7月极端高温达到45℃。
根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大数据显示合肥1月4日天气天气,2022年6月1日至7月20日吐鲁番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天数为49天,其中40℃及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天数达到29天,堪称是中国最热的城市
2、福州(高温天数26天/42℃)
2022年,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东部,福州处于副高脊线附近,盛行下沉气流,相当于福州头上一直罩着一个巨大的“火炉”,常出现热岛效应,与重庆、杭州、南昌四个城市,被不少网民冠名“新四大火炉”。
根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大数据显示,2022年6月至7月20日福州出现35℃及以上高温天气的天数达到26天,2022年6月24日出现40℃的极端高温天气,2022年7月极端高温达到42℃,成为2022年中国十大“火炉”城市之一。
3、郑州(高温天数17天/42.3℃)
小编通过中央气象台发布的近30天(6月20日至7月19日)全国高温气温实况图分析,郑州市最高气温大于40℃,成为2022年中国十大“火炉”城市之一。
根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大数据显示,2022年6月至7月20日郑州出现35℃及以上高温天气的天数达到17天,其中40℃及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天数达3天,2022年6月16日至17日连续2天出现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据郑州气象台发布的数据,2022年6月24日温度高达42.3℃,突破建站68年以来历史极值。
4、杭州(高温天数17天/40.3℃)
通过中央气象台发布的近30天(6月20日至7月19日)全国高温气温实况图分析,杭州最高气温大于40℃,成为2022年中国新的“火炉”城市之一。又根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大数据显示,2022年6月1日至7月20日杭州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天数为17天。
截至2022年7月14日,杭州气象台已连续4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2022年7月12日杭州极端最高气温达到40.3℃,打破2013年41.6℃的极端高温。
5、石家庄(高温天数16天/41℃)
通过中央气象台发布的近30天(6月20日至7月19日)全国高温气温实况图分析,石家庄最高气温大于40℃,2022年6月25日石家庄极端气温达到41℃,灵寿县更是达到44.2℃,成为2022年中国十大最热的城市之一。
根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大数据显示,2022年6月1日至7月20日石家庄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天数为16天,其中40℃及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天数达到2天,2022年6月24日至25日连续2天出现最高温度达到40℃的天气。
6、西安(高温天数15天/41℃)
据西安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消息,西安市经历了自1951年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热六月,2022年6月超过35℃以上天数达到20天,截至6月17日14时,西安部分高温区地表温度已超60℃,西安泾河站地表温度最高达到了惊人的74.1℃,打破当地观测史最高纪录,西安已成为2022年中国最热的城市之一。
通过中央气象台发布的近30天(6月20日至7月19日)全国高温气温实况图分析,西安最高气温大于40℃。据陕西省气象台发布信息,2022年6月16日西安区域内阎良站出现了42.9℃的极端高温。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大数据显示,2022年6月至7月20日西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天数达15天,2022年7月曾出现41℃的极端高温。
7、上海(高温天数10天/40.9℃)
通过中央气象台发布的近30天(6月20日至7月19日)全国高温气温实况图分析,上海最高气温大于40℃,成为2022年中国新的“火炉”城市之一。
2022年7月12至13日,上海已连续两天部分地区最高温度达到40℃,尤其是7月13日14时30分,上海徐家汇站气温达到40.9℃,追平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1873年)的最高气温纪录。根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大数据显示,2022年6月至7月20日上海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天数达10天。
8、重庆(高温天数10天/40℃)
重庆,可以说是最著名的“火炉”城市,民国时期,与武汉、南京被称为“中国三大火炉”城市,也是传统的中国四大火炉。重庆夏天之所以酷热,也是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
通过中央气象台发布的近30天(6月20日至7月19日)全国高温气温实况图分析,重庆最高气温大于40℃。根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大数据显示,2022年6月至7月20日重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天数为10天,7月12日重庆出现40℃的极端高温。
9、合肥(高温天数11天/39℃)
从合肥气象部门获悉,自2022年6月以来,超过35℃的高温天气,合肥总共出现了20天左右,成为2022年中国最热的城市之一。通过中央气象台发布的近30天(6月20日至7月19日)全国高温气温实况图分析,合肥最高气温在37℃-40℃之间,2022年7月12日至13日连续2天出现39℃的极端高温天气。
根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大数据显示,2022年6月1日至7月20日合肥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天数11天。合肥为何气温高,因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曾经合肥因地表最强温度最高达到71.1℃上了热搜,历史上最高的气温达40.8℃。
10、南京(高温天数8天/40℃)
南京,与武汉、重庆被称为“中国三大火炉”城市,通过中央气象台发布的近30天(6月20日至7月19日)全国高温气温实况图分析,南京最高气温在37℃-40℃之间,2022年7月极端高温达到40℃,成为中国最热的城市之一。根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大数据显示,2022年6月1日至7月20日南京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天数为8天。
降温12℃,多地寒潮预警!18省将迎“换季式”降温,冷冬无悬念?
中国天气网讯昨天(12月1日)上午,由于大雾天气,江苏宁连高速南京高速连续发生三起交通事故,造成三死八伤。清晨,江苏大部分地区仍有雾。
昨天早晨,华东大部分地区出现雾或浓雾。7时45分至8时15分,南京高速公路连云港至南京段49-51公里连续发生3起交通事故,第一起造成2人死亡,第二起造成1人死亡,第三起造成8人受伤,伤者被送往医院救治。
今天凌晨,江苏持续大雾弥漫,江苏省气象台7时48分继续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宿迁、淮安、南京、扬州、常州、苏州、无锡等地,以及盐城、连云港、镇江、南通、泰州部分地区已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大雾并将持续。上午,江苏省高速公路路段受大雾影响严重,包括江苏南通G010沈海高速苏通大桥、江苏盱眙起点至双沟站S101宁宿徐高速、江苏泗洪县双沟站至梅花站S101宁宿徐高速、江苏宿城区梅花站至宿迁西S101宁宿徐高速、江苏宿迁西至林动枢纽S301宁宿徐高速、江苏南通S103通启高速。
南京禄口机场也受到大雾影响,造成大面积延误,其中6个航班延误起飞,4个航班延误抵达。
专家提醒,雾天影响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正常运行。,时刻关注最新信息,出行时注意雾的变化,谨慎驾驶,户外活动注意安全。
百万购车补贴
中央气象台再发暴雪**预警哪里有暴雪?
从10月10日开始,一波强冷空气就此来袭,多地迎来了降温。专家分析表示,此次降温受太平洋海温偏冷所致,因太平洋低层信风偏强,“拉尼娜”状态将再次来袭。而“拉尼娜”年份,我国冬季温度明显偏低,难道今年冷冬没有悬念?
01、多地寒潮预警
近期冷空气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且不断南下,所到之处皆降温。如11日这波冷空气使得北京、济南、合肥、长沙等多个省会气温降低,且多地“一夜入秋”。
同时,近期台风也接连登陆,在冷空气、台风的双重渗透之下,海口降温明显,最低温已跌至20℃以下,阵阵秋意来袭。不过如今又有一股冷空气到来,且或将是下半年以来的最强冷空气,持续时间为14日到17日,中东部降温明显。
而在内蒙、辽宁、黑龙江、青海等地已接连发布寒潮预警。如吉林省14日4时发布蓝色寒潮预警,接下来1天内,白山、长春、吉林、长白山等地或降温6-8℃,局部地区或在10℃左右。
沈阳气象台也发布预警,14-15日局部地区降温10-12℃,个别地区更是降温12-14℃,16日最低温或降至-1℃。
而南方地区也不能独善其身,此轮冷空气将会影响18省,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多地都会二次降温,且跌至下半年最低,到时候全国多地将迎来“换季式”降温。
如江苏省发布冷空气预警,15-17日气温明显走低,降幅在8-10℃,局部可降至10-12℃,18日最低温将跌至4-5℃,而淮北地区或将迎来霜冻,
中央气象台也进行了预警,认为此次冷空气将会让中东部迎来降温、雨雪、大风天气,江南、江汉、江淮、黄淮、以及北方大部降温6-10℃,部分地区可达14℃,且0℃线大举南进。
如16日冷空气团将覆盖东北、内蒙东北部,到时候长春、哈尔滨最高温降至5℃,刷新秋季以来最高温新低。江苏徐州17日最低温或跌至5℃以下,逐步靠近0℃,而北京、太原、西安、郑州、济南等地最高温将跌至15℃以下,江南最高温也跌至20℃以下,杭州、南京、长沙、合肥、武汉等最低温跌至10℃以下。
同时,受此轮冷空气所致,甘肃西、青海东、内蒙东北有小到中雪天气,而甘肃西、青海东将迎来大雪天气。
除了强冷空气外,台风“圆规”的到来,也会让华南迎来狂风大雨,两广、海南沿海一带将有9-10级阵风,雨水也比较大。不过预计接下来强度减弱,民众可松一口气。
02、冷冬无悬念?
国庆期间,南方迎来了10月以来最高温,此高温受副高压偏强、偏北所致,冷空气无法南下,结果导致南方多地处在炎热之中。不过从11日开始,冷空气接连赶来,再加上台风的影响,使得气温大幅度走跌。
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中东太平洋海温偏冷,预计10-12月份继续降温,且进入“拉尼娜”状态。而美国一网站报告指出,今年拉尼娜的发生概率为80%,也就是大概率出现拉尼娜。
贾小龙称,拉尼娜对全球天气影响颇高,而在我国则会出现“南旱北涝”局面,一是南方的水汽输送偏少,江南、华南降雨不多,且干旱发生的概率较大;二是拉尼娜对中高维地区的大气环流有强迫性,会导致冷空气接连出现。接下来,冷水温加强,拉尼娜现象会继续走强。
而今年我国气候刚好呈现出“南旱北涝”局面,且9月份开始北方雨水异常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
澳大利亚气象局分析,目前拉尼娜还没有走强,预计12月份将到达顶峰,次年1月份后开始减弱。
如此来看,今年冷冬无悬念了?从现有的分析来看,今年大概率出现冷冬,不过影响冬季天气的因素较多,如中高纬度积雪、北极海冰等,再加上全球变暖也对冲冷空气,冬季不见得就一定是冷冬,很难再出现08年的极寒大雪天气。
即便去年12月到次年1月,我国出现了2场霸王级寒潮,但寒潮过后气温马上升高,且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依旧偏暖,因此判断今年是否为冷冬还有待商榷。
不过,大家也要提前做好保暖御寒工作,今年的能源供应紧张,9月份的“限电潮”持续进行中,如果冬季偏冷,那取暖成本必然会增加,预计今年取暖成本或涨至2000-3000元,大家咋看?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南方多地降雪降温,你那里下雪了吗?
中央气象台再发暴雪**预警:安徽江苏等地
有暴雪。
从昨天开始,今年首场大范围雨雪天气拉开帷幕。中央气象台今天继续发布暴雪**预警,预计今明两天将是此次降雪最强的时段,陕西、山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将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
随着西南暖湿气流强势进入我国,从昨天开始,今年的首场大范围雨雪天气拉开帷幕。气象监测显示,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率先出现小雪,局地中雪。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雪**预警,预计今明两天,中东部地区的雨雪天气将逐渐增强。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张涛:具体来说,3日的夜间到4日的白天,是整个过程降雪最强的时段,(降雪)最强的地区主要是出现在陕西中南部、河南、安徽的中北部、江苏的北部,还有湖北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都会出现大到暴雪、部分地区大暴雪的天气。
鄂湘黔部分地区有冻雨
专家表示,降雪过后,上述地区的新增积雪深度将有5~10厘米,局地可达12~18厘米。而在这些地方以南的区域主要以降雨为主,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贵州东部的部分地区还会有冻雨。
气象专家提醒,这轮雨雪的范围之广、强度之强也是隆冬时节罕见,部分地区的日降水量可能会刷新1月的历史纪录。大范围雨雪天气会导致道路湿滑、结冰、能见度降低,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机场等将受到影响,人们要合理安排出行,外出时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雨雪加上冷空气 多地气温下降明显
此外,雨雪全面铺展加上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多地的气温也将持续下滑。预计4到5日,西安、郑州最高气温都将跌至0℃以下,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武汉、合肥、南京、长沙等地也最高气温也将只有2、3℃左右,天气湿冷,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
5日到7日,这场春雪持续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涉及20余省区市,具有雨雪范围广、累计降雪量大、新增积雪深、降水相态复杂等特点。中央气象台曾持续发布暴雪蓝色预警。
7日是虎年开工第一天,也是本轮雨雪天气影响范围最广的一天,江南一带雨雪强度最强。湖南北部、湖北、安徽、江苏都是以降雪为主。其中,武汉、南京、合肥等地都已经达到暴雪量级。杭州、长沙雨雪混杂,24小时降水量都已经超过25毫米。
2月7日,游客在杭州西湖景区赏雪。新华社记者江汉 摄
具体来看,陕西中部、河南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到中雪;江苏、安徽、浙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贵州北部等地降雪、雨夹雪或雨转雪1毫米至10毫米,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15毫米至30毫米;浙江大部、江西东部和南部、福建、广东北部和东部等地出现中到大雨。
“与常年同期相比,此时南方地区雨雪相态复杂是正常现象。”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说,“大气低层暖湿气流发展东移,冷暖气流交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条件与动力条件较好,带来雨雪天气。”
南方地区的雨雪天气让春运返程与风雪做伴。部分列车晚点,一些高速公路入口临时封闭。融雪剂撒布机、铲雪车、平地机等除雪设备轮番上阵,除雪铲冰作业紧张进行。风雪夜里,身着“荧光绿”的高速交警保障千万人出行平安。
2月7日,合肥站工作人员在清扫道岔积雪。新华社记者周牧 摄
南方各地多举措应对春雪在交通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江苏南京,全市出动6万余人次、机械4000余台次上路扫雪;在安徽省金寨县,交通、供电等部门迅速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全力保障山区道路安全畅通和群众正常用电;在京杭大运河常州段,执法队员冒雪巡航,反复提醒船民注意雨雪天气航行和靠泊安全……
立春过后,地气回暖,正是为新一年备耕的好时候。南方地区的持续低温阴雨寡照让准备发芽的“紧张”起来。雨雪天气让南方地区日照明显偏少,部分地区土壤持续过湿,对小麦、蔬菜及经济林果等生长不利。局地较强降雪也可能造成设施大棚受损、坍塌,设施果蔬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