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南方地区有雨雪天气过程_大规模雨雪!南方十省也要下

tamoadmin 2024-12-17 人已围观

简介1.南方冰雪灾害简介2.为什么今年南方会遇到这么大的暴雪?3.本轮寒潮为啥南方降雪比北方的明显?4.导致我国南方雨雪、北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气候原因是什么?5.2008年南方冻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2008年。根据查询中国气象局得知,冰灾发生在2008年。从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多次严重的冰冻灾害。从2008年1月13日

1.南方冰雪灾害简介

2.为什么今年南方会遇到这么大的暴雪?

3.本轮寒潮为啥南方降雪比北方的明显?

4.导致我国南方雨雪、北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气候原因是什么?

5.2008年南方冻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南方地区有雨雪天气过程_大规模雨雪!南方十省也要下

2008年。

根据查询中国气象局得知,冰灾发生在2008年。

从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多次严重的冰冻灾害。从2008年1月13日开始,罕见的冰雪天气就袭击了贵州省,使得黔东南大地遭受了自年以来最大的冰雪灾害。到1月21日中午, 黔东南州下辖的3穗、天柱、 锦屏、 黎平、从江、榕江、雷山七个县的供电都出现了中断,累计受灾户数达12.98万多户。

南方冰雪灾害简介

2008年中国发生了雪灾。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是指自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国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中国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扩展资料:

雪灾形成原因:

形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尤其在欧亚地区的大气球流发生异常。都知道大气环流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一个稳定的环流状态。在青藏高原西南侧有一个低值系统,在西伯利亚地区维持一个比较高的高值系统,也就是气象上说的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

这两个系统在这两个地区长期存在,低压系统给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是南部海区和印度洋地区,带来比较丰沛的降水。而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向南推进的是寒冷的空气。很明白,正常情况下,冬季控制我国的主要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使得中国大部地区干燥寒冷。

而在一些特殊的年份,如2008年由于气候异常(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而北边的高压系统稳定存在,从西伯利亚地区不断向南输送冷空气;

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交汇,冷空气密度比较大,暖空气就会沿着冷空气层向上滑升,这样暖湿气流所携带的丰富的水气就会凝结,形成雨雪的天气。

由于这种冷暖空气异常地在这一带地区长时间交汇,导致中国南方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持续时间就比较长。

百度百科-2008年中国雪灾

为什么今年南方会遇到这么大的暴雪?

2008年1月起,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

严重的气象灾害,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

中国全国上下紧急动员,全力抗击灾害。

这次灾害的特点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强度大、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

二是损失是历史罕见的。

三是住房倒塌和损坏的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任务量非常大。

四是公路和铁路滞留旅客的应急救助任务非常艰巨。

五是电力和通信网络受损严重。

关于原因

一、1月10日以来我国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灾害

1月10日以来,我国天气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从去冬以来的晴暖、少雨天气转变为低温、多雨雪天气。

这次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主要由四次天气过程造成,发生的时间段分别为1月10日至16日,18日至22日和25日至29日,31日至2月2日。

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长,长江中下游及贵州雨雪日数为1954/55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冰冻日数为历史同期次大值。

其中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贵州43个县(市)的冻雨天气持续时间突破了历史记录。

江淮等地出现了30—50厘米的积雪,贵州、湖南的电线结冰直径达到30—60毫米。

总体上看,这次气象灾害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影响重的特点,很多地区为50年一遇,部分地区百年一遇,属历史罕见。

范围广。

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了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重庆、广东、浙江、福建、四川、陕西、江苏、云南、甘肃、河南、青海、 *** 、山西、上海等20个省(区、市)。

强度大。

1月10日以来,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6省区降水量达1951年以来同期最大值。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低气温降至-6—0℃,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接近。

武汉和长沙两市已连续半个多月日平均气温接近或低于0℃;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和贵州5省大部的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2—4℃,湖北中东部、湖南大部、贵州东部偏低达4℃以上;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甘肃、陕西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低值,江西、重庆、宁夏为次低值。

江南、华南及西北大部地区过程最大降温幅度达10—20℃,其中华南西北部超过20℃。

浙江暴雪是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积雪深度创近50年极值。

持续时间长。

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1月31日,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上海)及贵州日平均气温小于1℃的最长连续日数仅少于1954/55年,持续时间为历史同期次大值;长江中下游及贵州雨雪日数超过1954/55年,为历史同期最大值;冰冻日数接近1954/55年,为历史同期次大值。

其中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

灾害影响重。

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20个省(区、市)造成重大灾害,特别是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讯设施、农业生产、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近期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类似的气象灾害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球正处于极端天气气候的频发期,包括极端暴风雪和冷冻灾害的频繁袭击。

今年1月29日至31日,一场极为罕见的强烈暴风雪天气袭击了素以气候温暖著称的地中海东部的中东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交界处积雪厚度超过1米,狂风掀起地中海大浪高达10米左右,恶劣天气造成以色列国内航班停飞,并有数十人冻死街头。

1月8日,伊朗遭到十多年来最大降雪影响,北部和中部积雪有55厘米厚,至少造成21人死亡、88人受伤。

1月中旬,阿富汗遭遇罕见的全国范围持续降雪并引发雪灾,一些地区积雪深达2米,60多人死于山区雪崩和交通事故。

另外,在1月11日伊拉克也降下了100年以来的第一场雪。

去年11月底至12月初,北美西北部沿岸高压脊异常发展,引起北极冷空气向南暴发,与来自副高南侧的热带暖湿气流交汇,造成暴风雪袭击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以及加拿大东部地区,受其影响,美国部分机场关闭、航班延误或取消、公路交通瘫痪,缅因州北部积雪厚度达到51厘米。

2007年1月中旬,美国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受暴风雪和大幅度降温影响,有68万户家庭或商店断电,65人在恶劣天气中丧生。

与此同时,1月17—18日,强风暴“西里尔”席卷了欧洲北部地区,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等多个国家遭受严重影响,至少有47人死亡,同时导致大面积断电和交通中断,上万人出行受阻。

此次灾害的强度和影响范围以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均为近年来北欧地区所罕见。

三、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是造成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

近20天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这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根本原因。

近期大气环流异常形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今年1月以来,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这种环流异常型已持续19天,是多年气候状况的3倍以上,为1951年以来该环流型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有利于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我国。

其次,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亚偏强偏北,强大副高的位置稳定维持在我国东南侧的海洋上空,并多次向西伸展,使冷暖空气交汇的主要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

第三,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是近十多年来少有的,促使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不断向我国输送。

第四,在冷暖空气交汇区,由于暖湿空气位于上部,形成对流层中低层稳定的逆温层,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上述这种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组合自1月中旬初以来已经维持了20多天,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出现罕见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拉尼娜对这次灾害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2008年1月,已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

分析表明,这次拉尼娜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也是前6个月累计强度最强的一次。

入冬以来,我国出现的降水异常分布特征和历史上较强拉尼娜发生后的冬季气候特征非常相似。

这种情况表明,当前的拉尼娜是影响我国东部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后期灾区天气阶段性转好,但仍需防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的预报结果,今年2月4—5日,南方地区将有一次弱的降水过程;6—9日,南方大部地区的降水将阶段性停止,以晴好天气为主,但气温仍然较低,积雪和冰冻仍难以融化。

因此,要继续做好防范低温积雪和冰冻灾害,并要警惕雨雪之后的大雾天气的影响。

北方地区天气晴好,有利于物资向南方运输。

灾区要利用天气转好的有利时机,抓紧做好煤电油运和救灾及灾后恢复工作。

气象部门将根据党中央、院的部署,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灾害影响评估工作,主动及时向各级 *** 、部门和公众提供气象服务,为夺取抗灾救灾的最后胜利做出贡献。

本轮寒潮为啥南方降雪比北方的明显?

1月中旬以来,我国发生罕见大范围雨雪天气,全国及12省区降水日数突破极值。此次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电力供应以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1月30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通报会,分析这次大范围灾害原因,有关专家表示—— 都是冻雨惹的祸 三次降雪冰冻天气过程 造成大范围雨雪灾情 新闻通报会上,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梅燕介绍,1月中旬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国出现3次明显的雨雪天气过程,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湖南和江西西北部、浙江北部出现大到暴雪;湖南、贵州、安徽南部和江西等地出现冻雨或冰冻天气。其中第三次过程目前还在继续。 第一次降雪冰冻天气是在1月10日至16日,黄淮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先后出现降雨、雨夹雪转降雪天气,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北部、湖北、湖南和江西西北部出现大到暴雪;13日~14日,湖南中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出现冻雨。16日,陕西北部、山西南部、河南南部和西部、安徽中南部、湖北北部和东部、湖南南部和江西西北部积雪深度达3~10厘米。 第二次降雪冰冻天气是在1月18日至22日,湖北东部、河南南部、安徽中部和北部、江苏北部和湖南北部出现大到暴雪,安徽南部、湖南大部、贵州全省和广西东北部出现冻雨。22日,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西北部、湖北北部和东部以及湖南局部积雪深度达5~15厘米,局地20厘米。 第三次降雪冰冻天气是在1月25日至28日,也是强度最大的一次,河南南部、湖北东部、安徽、江苏和浙江北部出现暴雪,28日积雪深度达20~45厘米。与此同时,江西省出现大范围的冻雨天气,贵州大部和湖南部分地区仍维持冻雨天气,广西东南部、广东和福建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 范围广强度大时间长灾害重 成为此次灾害四大特点 “总体上看,此次雨雪、冰冻天气属建国以来所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矫梅燕介绍,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了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广西、江苏、浙江、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山西、上海等16省(区、市)。 全国及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6省区降水量达1951年以来同期最大值,甘肃、青海、陕西、四川、西藏、安徽、山西、江苏和湖北9个省(区)的降水量超过20年一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低气温降至-6℃~0℃,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接近。武汉和长沙两市已连续半个多月日平均气温接近或低于0℃;湖北、安徽西部、江西西北部、湖南和贵州大部的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2℃~4℃;湖北、湖南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低值。 矫梅燕表示,此次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罕见的。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江西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9年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影响最严重的,贵州26个县(市)的冻雨天气持续时间突破了历史纪录,安徽省的降雪则是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 冻雨造成电力供应中断道路结冰 “造成这次灾害中电力供应中断、京广铁路湖南段中断、京珠公路湖南段中断,低温冻雨是一个主要原因。”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乔林说,身在北方的人不太了解冻雨,这种雨从天空落下时是低于0℃的过冷水滴,碰到树枝、电线、枯草或其他地上物,就会在这些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一层冰壳。 “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我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其中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乔林说,冻雨天气造成了电网电线结冰,并一层层包裹着电线,最严重的使电线达到七八厘米的直径,远远超过电线设计的承载标准,最终造成整个电网大面积损害。电网的中断造成京广铁路湖南段电力机车的瘫痪,造成很多城市的供电中断,这次范围广、强度大、时间长的冻雨天气是南方大范围雨雪灾害的罪魁祸首。 湖南等地仍将有大雪 “未来3天,江南南部、西部地区有大雨,湖南中北部、江西北部、浙江东北部等地有大雪,而且部分地区有暴雪,湖南等地冻雨还将持续。1月30日、31日还要移动到江南华南一带,这种雨雪天气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2月1日开始,雨区又会移到江南华南一带。”矫梅燕说,冻雨天气持续时间长的地区,贵州、湖南包括江西,未来3天还将有冻雨维持,这应该是目前非常值得关注的天气情况。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西南地区大部、江南、华南阴雨雪天气仍然比较多,气温持续偏低,主要降水过程将出现在1月31日至2月2日,2月4日到5日。未来一周内,南方地区低温维持,加上前期的影响产生的灾害,不容忽视。特别是贵州中南部、湖南南部、广西北部等冻雨仍然严重,对受灾地区影响严重。 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 这次大范围降雪的主要天气原因是什么?矫梅燕表示,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运行造成的。自1月10日开始,大气环流系统有一个大调整,从前期的晴暖天气到现在的低温阴雨天气,对我国南方影响比较大。另外是整个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强盛,我国南方地区有不断的暖湿气流供应,因此造成了不断的降雨天气。 矫梅燕说,从更长远来讲,这次雨雪天气过程应该说是一次典型的极端天气气候,是在大的气候背景条件下形成的,与现在整个大气环流异常相联系,特别是目前拉尼娜现象也是非常强势阶段。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现象是相对的,往往会造成我国冬季低温阴雨天气。 对于极端天气不能掉以轻心 “2007年是一个全球的气候变化年,特别是在2007年的巴厘岛会议上,全球很多国家、国际组织的首脑共同研究气候变化问题。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里也有这样的评述,气候变化影响所造成的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日益增多。这已经得到了全球科学界的普遍认同。”矫梅燕说,2007年评选出来的全国全球十大天气,基本上都是极端的灾害件。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影响增多,这对于我国而言,更是不能掉以轻心。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08年春季的沙尘暴、夏季的强降水,更要加强防御。

导致我国南方雨雪、北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气候原因是什么?

2021年12月25日,最近一次寒潮开始袭击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专家进一步指出,寒潮从一开始就向南移动,北方没有明显的暖湿空气辐合,所以降雪相对较弱,过程不明显。当冷空气向南吹时,它会遇到静止的锋。冷空气在底部,来自南部和东部的暖湿空气向上爬坡形成对流并凝结成雨。这种情况下,雨雪很容易形成。与此同时,温暖潮湿的空气在上层空气中来自西南部,在中层和底层形成了薄片。很容易变成雨,但遇到冷空气,相变成雪。总之,水汽条件、暖湿抬升条件和冷空气条件的共同作用,导致南方雨雪过程较北方明显。

这与过去中国由西北向东南的影响有所不同。其冷空气入侵路径为东方,对东方的影响较早、较强,对西方的影响较小。张说,东部的冷空气更强,暖湿空气更弱,因此东部的雨雪不明显。西部冷空气与孟加拉湾暖湿气流交汇,贵州、湖南遭遇强袭,形成雨雪交加的大范围天气。

12月26日,降雪量进一步扩大。雪区已到达贵州东部,贵州、湖南、湖北三地积雪明显。据监测,12月26日重庆东部、云南东北部、贵州中部和北部、湖北南部、湖南中部和北部以及江西北部遭遇雨夹雪。长沙、贵阳等大城市也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寒潮警报解除,南部地区的雨雪天气预计将在周日和周日结束。然而,雨雪天气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云见太阳?,国家气象中心27日继续发布蓝色低温预警:受寒潮余波影响,华南大部分地区气温缓慢回升,继续多云。

12月27日至28日,贵州、重庆东南部、湖南、江西西部、广西、广东西北部、江苏中南部、上海和浙江东北部的日平均气温将比历史同期低5℃左右。与一些地区贵州东南部和西南部湖南低至7℃。由于冷空气与大云区结合,加上寒潮带来的北风,华南大部分地区的风寒效应较为明显。虽然从12月26开始,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上升,低温情况逐渐好转,但南方的气温将恢复得更慢,周一之后将继续上升。专家提醒,由于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缓慢,仍处于低潮状态,并伴有多雨天气,导致身体寒冷潮湿。市民应注意保暖,并注意低温雨雪对道路冰冻及路滑的不利影响。

2008年南方冻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南方雨雪:基本是在冬季,气温较往年偏低,且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流影响较往年大,气候较往年湿润,和低温结合,故多雨雪。也可能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北方干旱:夏季来说,我国北方主要是季风气候,如果夏季风较往年弱,则雨带推移慢,从而致南涝北旱。 副热带高气压较往年偏北,从而导致北方高温少雨,形成干旱。

冬季干旱受北方部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寒冷干燥,加之临近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受其影响,气候低温干燥,故而降水较少。

2008年南方冻雨是2008年1月3日开始的。

中国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中国国家气象部门的专家指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过程应归因于与拉尼娜(反圣婴)现象有关的大气环流异常:环流自1月起长期经向分布使冷空气活动频繁,同时副热带高压偏强、南支槽活跃,源自南方的暖湿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形成强烈降水。大气环流的稳定使雨雪天气持续,最终酿成这次雪灾。

扩展资料

冻雨的地域特征:

冻雨以山地和湖区多见;中国南方多、北方少;潮湿地区多而干旱地区少;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据统计,江淮流域的冻雨天气,沿淮淮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但在山区,山谷和山顶差异较大,山区的部分谷地几乎没有冻雨,而山势较高处几乎年年都有冻雨发生。

我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以及山东、河北、陕西、甘肃、辽宁南部等地;新疆北部和天山地区、内蒙古中部和大兴安岭地区东部也会有冻雨出现。贵州是全国出现冻雨最多的省份,一般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最容易出现冻雨的时候。贵州的威宁被誉为“冻雨之乡”,威宁的常年冻雨日数可达44.6天。其中1月份最多,平均16.8天,常年12月平均有10.1天。

百度百科-2008年中国雪灾